服務熱線
0519-81660866
簡要描述:
真石漆廢水處理工藝真石漆是一種酷似大理石、花崗巖的涂料,該涂料具有防水、防火、無毒,耐酸堿、抗氧化能力強等特點,在現(xiàn)代的外墻體裝修中已經全面利用,逐步替代大理石、花崗巖等傳統(tǒng)石材。近年來,隨著房地產行業(yè)的飛速發(fā)展,真石漆的用量也逐步增大。
品牌 | 其他品牌 | 加工定制 | 是 |
---|---|---|---|
空氣量 | 1000m3/min | 處理水量 | 1000m3/h |
設備厚度 | 12mm,10mm,13mm,15mm |
真石漆廢水處理工藝真石漆是一種酷似大理石、花崗巖的涂料,該涂料具有防水、防火、無毒,耐酸堿、抗氧化能力強等特點,在現(xiàn)代的外墻體裝修中已經全面利用,逐步替代大理石、花崗巖等傳統(tǒng)石材。近年來,隨著房地產行業(yè)的飛速發(fā)展,真石漆的用量也逐步增大。
真石漆廢水屬于高有機物、高懸浮物廢水,該廢水中含有纖維素、增塑劑、增稠劑、成膜助劑、乳劑等物質,廢水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自然環(huán)境中將會對自然環(huán)境造成致命性的破壞,如何有效的處理該廢水已經成為該行業(yè)發(fā)展的重中之重。隨著全球對真石漆用量的加大,不少專業(yè)環(huán)保人士已經開始著手探索真石漆廢水的處理方法,減少其對周圍環(huán)境的影響。
1、實驗部分
1.1實驗儀器與試劑
板框壓濾機裝置、混凝沉淀裝置、厭氧反應器裝置、好氧反應器裝置、臭氧催化氧化裝置、溫度計、燒杯、COD恒溫加熱器、COD瓶、250mL錐形瓶、1000mL錐形瓶、移液管、電子天平、搖床、恒溫加熱棒、100mL量筒;
氫氧化鈉、重鉻酸鉀溶液、硫酸-硫酸銀溶液(Ag2SO4-H2SO4溶液)、銨標準液、試亞鐵靈指示劑,硫酸汞。
1.2測試指標和測試方法
COD:重鉻酸鉀氧化法;pH:玻璃電極法;SS:重量法。
1.3實驗處理工藝路線圖
鑒于廢水COD負荷高、降解難度大等特點,試驗研究以“服務于工程應用"為出發(fā)點,根據(jù)以往類似廢水工程經驗,決定采用“物化"“生物處理"與“深度處理"相結合的方法來探尋廢水處理的可行性與經濟性,為未來的工程設計與運行提供豐富、可靠的參考數(shù)據(jù)。確定實驗工藝流程如下:
1.4廢水來源及特性
實驗用水來自山東某油漆企業(yè)真石漆車間廢水,該廢水具有懸浮物高、COD高等特點,廢水呈中性,顏色發(fā)淡紫色、渾濁。COD濃度達到12000mg/L,SS含量達到2000mg/L。
1.5實驗步驟與方法
(1)取真石漆廢水2L進行板框壓濾實驗,收集壓濾后廢水,監(jiān)測廢水SS及COD的變化情況。
(2)取板框壓濾后廢水1.5L,向廢水中加入PAC,觀察混凝沉淀后廢水上清液中SS、COD與PAC加量之間的關系,找出最佳PAC的投加量。
(3)取混凝沉淀后廢水放于厭氧反應器中,觀察厭氧反應器中COD的降解趨勢,找出最佳厭氧反應時間。
(4)取厭氧后廢水放于好氧反應器中,觀察好氧反應器中COD的降解趨勢,找出最佳厭氧反應時間。
(5)將好氧后廢水進行臭氧催化氧化實驗,探究臭氧催化氧化時間、臭氧量與廢水COD之間的關系,探索出最佳臭氧投加量及臭氧反應時間,為后續(xù)工程應用奠定基礎。
2、實驗結果和討論
2.1板框壓濾對廢水COD及SS去除效果的影響
實驗過程中選取兩種處理模式對廢水進行板框壓濾,一種為加入PAM助凝劑,增加廢水中絮體的大小,探究板框的壓濾效果;并一種是直接進行壓濾,觀察板框的去除效果。實驗結果如下所示:
由上表可以看出,加入PAM壓濾后廢水COD及SS的含量明顯的優(yōu)于未加入PAM的廢水。加入PAM廢水COD去除率達到51.7%,SS去除率達到92%;未加入PAM廢水COD去除率達到47.5%,SS去除率達到82.5%。其主要原因是PAM屬于助凝劑,能夠有效的將廢水中的懸浮物絮體增大,減少了濾布的透過率,提高了廢水懸浮物的去除效果。通過分析還能夠看出,雖然加入PAM對廢水中的COD及SS的去除效果明顯增強,但是通過數(shù)據(jù)對比發(fā)現(xiàn),加入PAM和未加入PAM過濾后廢水COD及SS的大小差距較小,且加入PAM的壓濾污泥無法回用至生產工藝中,需要作為固體廢棄物進行處置,處置費用較大。為此,本工藝段選取不加PAM的處理工藝對廢水進行預處理,壓濾后污泥回用至生產工藝,盡可能減少固體廢棄物對周圍環(huán)境造成影響,并且實現(xiàn)廢物的綜合利用,降低企業(yè)的生產成本。
2.2混凝沉淀對廢水COD及SS去除效果的影響
實驗過程中通過加入不同量PAC,探究其對廢水混凝沉淀去除效果的影響,從而探索出最佳的PAC投加量,通過最佳投加量的選取,探索出的運行成本,并盡可能少的引入其他物質,減少對后續(xù)生化的影響,實驗結果如圖1、圖2所示。
由上圖1、圖2可以看出,隨著加藥量的增加,廢水中的COD及SS逐漸降低,并且降低幅度為先逐步增加后逐漸降低,直至平穩(wěn)。當廢水中加入PAC的量為60mg/L的時候,廢水中大部分系統(tǒng)已經被絮凝,此時絮凝點為最佳絮凝點,隨著藥劑的增加,廢水中的懸浮物及COD基本保持不變。從圖2中還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剛開始加入PAC時,廢水中懸浮物指標有所增加,此時廢水中的懸浮物未被集結成團,PAC溶液本省就是不透明液體,所以才造成了廢水中懸浮物含量增加。通過圖1和圖2可以看出,當廢水中PAC的添加量為60mg/L的時候,此時廢水的絮凝。
2.3厭氧對廢水COD去除效果的影響
控制厭氧溫度為中溫厭氧(35℃左右),廢水pH控制在7~8范圍內,厭氧污泥采用生活污水處理廠壓濾污泥,通過觀察厭氧反應時間與廢水COD之間的變化曲線,探索最佳的厭氧反應時間。實驗結果如圖3所示。
由圖3可以看出,隨著時間的變化,廢水中的COD先升高,后降低,當廢水中COD變?yōu)?400~1500mg/L時,此時厭氧效果基本趨于穩(wěn)定狀態(tài),厭氧去除效率能夠達到67%。通過圖表可以看出,在厭氧反應前期,廢水中COD含量是逐漸增加的,其原因為污泥來源于市政污水廠污泥,此污泥大部分以好氧污泥為主,因為前期不適應,部分污泥出現(xiàn)死亡或者流失情況,造成廢水有機物含量增加,廢水COD濃度也適當增加。
隨著時間的增加,廢水中的污泥逐步被馴化成厭氧污泥,此時厭氧效果越來越好,通過厭氧菌的生化作用廢水中有機物被轉化成無機物,降低廢水COD的含量。隨著時間的增加,廢水中COD含量逐漸趨于穩(wěn)定狀態(tài),因為此時容易被厭氧生化消耗的物質已經基本被消化掉,剩下的物質無法被厭氧微生物消耗,所以才形成了厭氧穩(wěn)定的狀態(tài)。通過上圖可以看出,厭氧時間為35~45h時,厭氧狀態(tài)趨于穩(wěn)定狀態(tài)。
2.4好氧對廢水COD去除效果的影響
好氧處理是廢水處理過程中*的一種處理思路,主要是通過好氧菌膠團的作用,將廢水中的有機物進行去除。實驗過程中取厭氧后的廢水1.5L放入好氧處理器中,采用魚泵充氧的方式對廢水進行充氧,廢水溶解氧控制在2~3mg/L,污泥MLSS控制在4000mg/L。每12h取水樣檢測廢水中COD的濃度。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。
由上圖可以看出,隨著時間的增加,廢水中COD含量逐漸降低,并且廢水COD的降低幅度為先增加后降低,當廢水COD濃度趨于300mg/L左右時,廢水COD趨于穩(wěn)定狀態(tài)。主要原因為,好氧菌膠團先通過微生物的吸附作用,將廢水中的有機物吸附進入菌膠團中,然后通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,一部分轉化成微生物自身生長所需要的原料,另一部分轉化成CO2和水,還有一部分有機物以污泥的形式儲存在污泥中,隨著時間的增加,污泥中的有機物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。
隨著時間的增加,廢水中的有機物逐步被消耗,剩余物質為極難被微生物利用的有機物,這部分有機物屬于難生化物質,需要通過化學氧化處理工藝將此部分物質消耗掉。
2.5臭氧催化氧化對廢水COD去除效果的影響
臭氧催化氧化是化學法處理廢水的工藝之一,主要通過臭氧的強氧化作用,將廢水中的有機物氧化成無機物、CO2和水等物質,此方法近年來在廢水深度處理過程中應用較廣。
實驗過程中通過改變臭氧發(fā)生器的產生量及反應時間,觀察隨著反應量的變化,廢水中COD的變化曲線。實驗結果如下所示。
真石漆廢水處理工藝由上圖可以看出,隨著臭氧量的逐漸增加,廢水中COD含量也逐漸降低,并且廢水COD的降解曲線非常穩(wěn)定。通過上圖分析可以看出,臭氧氧化能力*,能夠有效的將廢水中的有機物進行氧化,并且對大部分的有機成分均能氧化,氧化過程極快。
3、結論
(1)通過實驗發(fā)現(xiàn),采用板框壓濾-混凝沉淀-厭氧-好氧-臭氧氧化能夠有效的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,出水COD達到50mg/L以下。
(2)采用板框壓濾機能夠有效的將廢水中的懸浮物進行去除,廢水中COD去除率能夠達到47.5%以上,SS去除率能夠達到82.5%以上。加入PAM與不加PAM對板框的壓濾影響不明顯。
(3)混凝沉淀過程中PAC的投加量在60mg/L,混凝后廢水COD為4300mg/L左右,SS為120mg/L左右。
(4)采用厭氧工藝處理后廢水COD出水在1500mg/L,厭氧時間為72h。
(5)厭氧廢水采用好氧工藝處理后廢水COD出水在300mg/L左右,好氧時間為60h,此時出水能夠達到進入園區(qū)污水處理廠的排放標準。
(6)好氧廢水采用臭氧氧處理后廢水COD出水在50mg/L左右,臭氧加藥量為400mg/L時加藥量最佳,此時廢水出水能夠達到國家直排標準。
聯(lián)系方式
郵件:3145672861@qq.com